2022-11-06
2022年11月5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和南京大学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等单位协办的“当代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与数字时代的社会认识论”暨第四届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因受疫情影响,本次学术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我院宋建丽教授、黄晓伟副教授、张巍副教授参会,并分别在不同的分论坛做口头报告。
在分论坛一“当代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中,宋建丽教授以“全球治理视域下西方左翼学者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为题发言。她通过分析美国批判传播学者席勒(Dan Schiller)、英国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传播学者福克斯(Christian Fuchs)、加拿大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传播学者斯迈思(Dallas Smythe)等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数字化鸿沟、民主危机的传播政治学批判,呈现了全球治理危机下国外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视角、新进展及新观点,揭示出技术、资本、权力整合形成的超级权力对国家间不平等的加剧,探讨公共数据共享、网络空间安全对于全球数字治理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未来意义。
在分论坛二“数字时代的社会认识论”中,黄晓伟副教授以“数字社会的算法排斥及其认知正义问题探究”为题发言。他指出因算法参与人类决策过程导致的社会排斥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并借助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对社会排斥的类型学分析,讨论了算法与贫困、劳动力市场排斥、公共服务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及相关案例,以期构建一个分析算法排斥问题的中观框架,进而从“认知不正义”(epistemic injustice)的理论角度加以审视和反思,最后指出,算法排斥难题的破解之道,应该是体现社会包容性的算法设计与使用,致力于实现算法向善。
在分论坛八“数字正义与伦理反思”中,张巍副教授以“证言、诠释与辩护——数字时代的认知正义”为题发言。他在论证认知正义出场逻辑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社会认识论学界比较有共识的“认知不正义”模型,从“证言不公”(testimonial injustice)与“诠释不公”(hermeneutical injustice)两个方面揭示数字时代的“认知不公”,并结合数字化的社会认知机制,论证了一种新的认知不公,即“偏好不公”,认为上述三种认知不公的底层逻辑是基于数字权力体系的“认知压迫”与“身份偏见”,实质是认知主体在数字化社会认知过程中辩护权利的缺失。最后,他基于弗斯特(Rainer Forst)的正义辩护理论,指出破解数字权力结构背后的数字资本逻辑,为处于认知不公中的认知主体提供普遍的辩护权利,是实现数字时代认知正义的基础所在。
此次学术会议旨在从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基本理论出发,对当代西方数字资本主义带来的不平等和垄断给予批判,并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从认识论、价值观和方法论等层面反思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和产生的影响,使数字技术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数字中国建设,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积极条件。
(撰稿人及配图 刘明翠 莫然)